亚马逊“封号”风波持续发酵:600个被封品牌该如何“自救”?_电子商务
导语:9月17日,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戴?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过去的5个月,关闭了约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权限,涉及卖家账号约3000个。
近几个月,亚马逊平台上的很多卖家陷入“至暗时刻”。自4月底开始,亚马逊针对刷单掀起一轮“惩戒”风暴,一大批中国卖家遭到封号、产品下架、资金冻结的“冷遇”。9月17日,亚马逊全球副总裁戴?斐在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在过去的5个月,关闭了约600个中国品牌的销售权限,涉及卖家账号约3000个。
这些账号均有多次反复滥用评论的行为,部分品牌甚至涉嫌行贿。
封号行动是否具有特别的针对性?对于外界的质疑,戴?斐回应称,此次“封号”事件并不是针对中国,其他国家的商家也有涉及。
其实,卖家因违规操作而被亚马逊封号并不是件新鲜事,但像今年这样大规模地封禁中国卖家账号还是历史首次。一位跨境电商从业者向《证券日报》记者形容称:像海啸一般,一波接一波地向中国卖家袭来。
600个品牌被封号
可申诉但成功机会不大
亚马逊今年的第一波“封号”行动始于4月底,主要针对的是操纵评论的行为,对那些在商品中放礼品卡索评、通过社交媒体采用现金等方式索取虚假评论的商家进行了严厉打击,有不少中国卖家被波及。超级大卖更是成为这波“封号”行动的重点打击对象,帕拓逊、傲基、通拓、泽宝等深圳超级大卖的账号均被封停,部分大卖甚至还被冻结了资金。
以跨境电商大卖“有棵树”为例,据其母公司天泽信息9月16日晚间发布的《关于对深圳证券交易所半年报问询函答复的公告》显示,截至本公告披露日,有棵树在亚马逊平台上被冻结店铺资金约1.28亿元;2021年度累计新增被封站点数约400个。
亚马逊的第二波“封号”行动在7月份来临,重点打击关联账号。“这次不仅仅是波及大卖,打击面更是扩大到中小卖家。成百上千个账号因各种关联原因而被关闭,不少卖家甚至找不到被关店的理由。”前述跨境电商从业者认为,这一波“封号”的破坏性和造成的损失远远超过第一波。
广东格林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封芸律师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对亚马逊“封号”行为是否合理合规的判断,首先要看商家进驻亚马逊平台时,签署的规则中是否有关于“封号”的权利。从目前公开可查询到的资料显示,亚马逊相关规则中确实有账户停用、暂时冻结资金等类似内容。若亚马逊查明商家确实存在违反平台规则的行为,则有权按照相应规则行使账户停用等权利。
遭遇账号被封、资金冻结后,不少卖家选择了申诉。此前曾有中国卖家在网上晒出申诉结果,亚马逊回复其申诉邮件时称,“这是一项最终决定,不会再回复有关此问题的邮件。”这意味着,被封号的卖家再无申诉机会。
对此,戴?斐也回应称,“这次被封号的600个品牌,申诉成功的机会不大。但正常的流程下,他们是有申诉权利的。”
戴?斐进一步解释称,“在冻结周期过后,我们就会通过正常流程告诉卖家申请资金退还,如果卖家不涉及其他违法违规行为,只要通过身份验证,便能将资金取回。”封号波及产业链
代工厂表示很无辜
“封号”的后遗症还在持续发酵。一位亚马逊的中国卖家告诉《证券日报》记者,其账号被封后,目前库存货值高达80万元。更无奈的是,这些库存产品也无法转内销,因为产品标准不一样,在国外能卖的在国内不一定能卖。“即便能在国内销售,目前也无法进行,因为从海外运回国内的成本实在太高了。”
受“封号”影响的不仅仅是卖家自身,还会波及其背后的整条产业链。浙江一家给亚马逊大卖供货的代工厂负责人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大卖被“封号”后,对他们这些代工厂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大卖资金被冻结了,一旦资金链断裂,将导致回款延期,进而影响代工厂的资金链,可谓唇亡齿寒。
“我们又没有违规,但却因此受到牵连,现在很多订单都不敢接,而且还要养工人,真是有苦说不出。”上述代工厂负责人表示很无辜。
9月17日,《证券日报》记者以亚马逊卖家身份致电深圳一家主营蓝牙音箱、蓝牙耳机等数码产品,且承接亚马逊平台业务的源头工厂,谈及近段时间亚马逊“封号”风波对工厂有何影响时,其工作人员表示,“目前没有太大影响,现在还在接亚马逊客户的订单。”但当记者问及现在下订单需要的付款比例时,对方称“需要全款支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当前代工厂对来自亚马逊卖家的订单持有谨慎态度,与前述代工厂负责人的说法相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