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微课堂】中国视频产业整体分析框架与思路观察

时间:2021-05-22 08:50:30

导语:过去谈及视频产业的高渗透率,更多是指用户层面,但现在产业已经发展到这一“高渗透率”逐渐也能在创作者层面被谈及。

核心摘要

为什么说视频已逐渐在真正意义上成为信息的基础载体?

过去谈及视频产业的高渗透率,更多是指用户层面,但现在产业已经发展到这一“高渗透率”逐渐也能在创作者层面被谈及。

三百六十行,千千万万人,视频创作都在逐渐更多地成为人们的日常参与,我们认为来自供需双端的高渗透是衡量一个媒介在社会中成为基础信息载体的关键指标。

这一现象为产业带来了什么?

在这之下,我们也看到视频被赋予的意义与价值,在从传达向交流演进,其为艺术与工业并行产物的属性,在被更广泛地意识与理解,伴随而来的是整个视频生态的扩张。

我国互联网流量红利耗尽,全网用户大盘以及与之高度相关的全网广告大盘基本企稳已是老生常谈;但视频产业,因其万人万物万事皆视频下的生态体系扩张,依旧蕴藏着充分的机会与活力。

当前市场背景下,我们当如何发掘产业中的机会?

我们认为在当前市场背景下,内容的效率与效益是要仔细思考的关键,其重点在于“匹配”二字:

一为能生产的内容是否被需要?被需要的内容如何被生产?即内容调性、形式、品质及分发与上中下游诉求的匹配;

一为内容是否能跑通产业链利益?即上中游合作模式与下游消费模式的匹配。

中国视频内容产业发展核心变化

总览:视频内容产业的变革

买方市场下,视频内容的垂直化为近年大势

本章节围绕近年视频内容产业的垂直化趋势进行分析,以求以量化的方式展现近年及当前环境下,内容垂直化的演进与发生,与唯流量思路于视频内容产业的逐渐失灵,并分析归纳这一贯穿全产业的趋势产生的主要归因,以及透过内容垂直化所伴生的视频内容整体业态与各参与方商业模式、合作模式的发展与变迁。

泛化带来分化,小热门的贡献力增强

传统主流渠道:大一统的大众内容时代逐渐黯淡

近20年来,以电视为代表的传统主流渠道的受众不断拓宽,从2001年的0.88亿户提升至2019年的2.12亿户,但同时整体收视水平及其集中度,以及热门内容的大众口碑呈下降趋势。一方面,传统广播电视渠道无法彻底突破内容传播上时间与空间的局限,因此广告始终是其最为主要的变现模式,于是传统广电渠道播出的内容在除承担起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使命之外,须尽可能地契合到更多人的兴趣,这一点亦可从2001-2019各年度收视前5的剧集题材类型佐证。另一方面,用户群体的泛化所带来的兴趣分化,以及内容供给的逐渐繁荣,使得绝对的主流群体与绝对的大众内容概念在当下环境中逐渐淡化,大一统的大众内容时代逐渐黯淡,但广大人民对于电视场景的需求仍然存在,传统渠道亟待模式与逻辑的转型。

在线视频:注意力从个别全民顶流向更多垂类爆款发散

经过2018年在线视频平台商业模式从广告向付费大规模快速迭代期,自2019年起行业以内容付费为重心的模式整体基本成型。在此大基调下,用户注意力分化、发散。在Video Tracker统计的月独立设备数大于10万的影视综节目中,TOP10月均播放量占比由2019Q1的33.4%下降到2020Q3的14.6%,而在TOP300之外的节目播放量占比从月均总播放量的27.9%攀升至46.7%,垂直化优质内容的接受度提升明显。

同时,头部热门的平均豆瓣评分的提升,一方面反映了用户需求促使头部内容的制作水平不断提升,内容质量与其带来的流量价值更加匹配,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技术的不断应用提升了内容与用户偏好/需求的匹配度,从而使得头部内容的用户认可度更高。

在线视频:播放量不再是评断内容价值的唯一标准

从下图可看出,当长视频平台开始侧重会员付费订阅模式,全民爆款策略对付费用户数与时长的快速增长起明显拉动作用,但当其渗透率突破至一定规模(即付费用户泛化,时长到达一定平台)后,追求大爆款策略即不再是平台持续增长的唯一手段;这一走向,通过长视频在用户付费规模化后的月度活跃指标(下图二)亦可佐证。